什麼是腸胃炎?
- 胃腸炎是胃黏膜和腸黏膜發炎,這是食物中毒引起。
- 徵狀包括:
- 嚴重嘔吐和腹瀉,常連帶有腹部痛性痙攣及絞痛。
- 發燒、出汗。
- 可因長期大量喪失體液而致脫水甚致休克。
- 嘔吐物和糞便中可能有少量血。
- 嘔吐、腹瀉等徵狀約在二至四天後便停止,但也可能持續更長的時間。
- 細菌(沙門桿菌)感染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之久,此時患者可能沒有什麼徵狀,卻是個帶菌者,可以傳染他人。
為什麼會有腸胃炎?
- 病因可以是細菌、病毒、農藥、食物本身的毒素、食物和食物起的化學作用、或其他無機性物質污染等。
- 細菌類的成因包括:
- 最常見的是食物受細菌感染,再煮熟或半熟的食物,特別容易染有細菌。蒼蠅和不合衛生的烹煮器皿。
- 在室溫下存放食物,很可能受到嚴重的細菌污染。雪櫃應在四度之下,熱櫃應在六十度以上,可令細菌停止生長繁殖(其實未死的)。葡萄球和三門桿菌通常來自處理食品的人員。
- 尤其是含有奶類食品、經加工的肉類、魚生壽司等。
- 葡萄球菌、大腸桿菌及沙門桿菌是最常見的病菌。
- 污染的禽類、肉類及魚類中,常可發現彎曲桿菌。這種細菌常會引起腹瀉和劇烈的腹痛。
- 大腸桿菌有很多種,大多無害,但有幾種可引起初生嬰兒的急性胃腸炎,這種感染常在育嬰室中蔓延。這和奶樽消毒情序有關。
- 病毒感染往往也可引致胃腸炎及腸炎。輪形病毒是引起兒童腹瀉的最常見病原體。除此之外,可引致胃腸炎的病毒還有腺病毒、諾羅病毒、手足口病毒...等等。這種感染可在兩天之內發病。
- 有些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所產生的毒素,也可以引致胃腸炎,如紫杉、青性的茄屬植物、牽牛花及七葉樹屬植物等,都含毒素,而馬鈴薯塊莖所生的嫩芽,也是有毒的。
- 有毒的化學品,如砷、鉛及各種殺蟲劑等。若服下這些化學品,在數小時內即可發病。
- 阿米巴病、梨形鞭毛蟲病等疾病,也可以引起胃腸炎的徵狀。
急性腸胃炎的傳染途徑:
l
病毒型腸胃炎主要是糞口傳染或飛沫傳染:帶有病毒的小朋友的口水、噴嚏、接觸過的玩具或食物、嘔吐物甚至排泄物都有傳染力。有時是藉由沒有症狀的大人身上的病毒也會傳染給小朋友。所以要清潔接觸過的物品,用餐時要用公筷母匙,小朋友與照顧的大人都要多洗手,才能預防感染。
l
細菌型腸胃炎主要是接觸到不新鮮的食物,廁所內的細菌或生肉生蛋上的細菌才感染。所以預防方式也是要多洗手,尤其是上完廁所及吃飯前,廚房生食與熟食要分開放置,避免小朋友接觸到生食。
如何處理腸胃炎?
l
輕微腸胃炎,患者不經治療,也可自行痊愈。
l
胃腸炎通常都有毒性,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,毒性都很輕微。但是臘腸毒菌病以及某些植物或化學物質中毒,如果不及早救治,則可能致命。
l
注意脫水及併發症現象:對於年紀較小的嬰幼兒,抵抗力較弱,也較不能忍受水分快速的流失,要注意是否會哭鬧不安、拒絕進食、哭沒有眼淚、嘴唇乾燥、尿量減少(尿布更換次數減少)、或發高燒不退、活動力減低、手腳冰冷、昏睡、抽筋等現象,如有疑問須隨時找醫師就診。
l
注意觀察大便的次數、形狀及顏色,這是醫師診斷很重要的參考。如果連帶有腹痛、糞便帶血,或其他料想不到的徵狀;徵狀嚴重,或延續時間較長;曾服下有毒素的植物或化學物質,必須立刻去看醫生。有高燒、複視、抽搐或癱瘓等現象,應該立刻去看醫生。
l
藥物治療:
l
小兒不能用止瀉藥----有危險的。小兒的腸胃炎比成人腸胃炎的復雜得多,一定要看醫生。
l
成年患者可服有適量的止瀉藥和止痛藥。肚瀉本身是有作用的,但也有副作用。
l
清淡飲食:
l
如果有急性嘔吐和腹瀉,除啜飲少許水外,要戒奶類飲品。
l
胃部徵狀開始消退數小時之後,就可以開始給病人補充營養。容易消化的食物之中粥最好。但不可喝茶、咖啡及檸檬汁、橙汁等酸性飲料,以免刺激胃腸,引致再度嘔吐。
l
大多數胃腸炎在三天內可逐漸痊愈;嘔吐、腹瀉等徵狀消失後,患者可以吃較為多樣化的食物,但仍不可吃刺激性的東西。
醫生會如何處理?
l
如果病情嚴重,就會送患者進醫院檢查和治療。
l
胃部排空後會有乾嘔現象,醫生會為患者注射止吐劑。這時嘔已經是無用的了,還會阻礙進食和服藥。
l
如果腹瀉不止,醫生可能給病人服用止瀉劑或解痙劑。
l
醫生一般都不用抗生素,除非已經確知病原體是可用抗生素治療的細菌。這樣如採用特效的抗
生素,療效是很好的。
生素,療效是很好的。
l
小兒或老弱的病人,如果在嘔吐、腹瀉及出汗後喪失太多水份,醫生可能用靜脈注輸液以補充的水分。
照護注意事項
l 感染病毒性腸胃炎的健康照顧:
l 補充水分及電解質,避免脫水及電解質不足。
l 不要和其他建康的嬰兒、幼兒、兒童或老人,於同一房間遊戲或接觸,在沒有腹瀉、嘔吐之後,這種區隔應該持續至少2天。
l 病患不應為家人準備食物,在沒有症狀之後,還需要暫停2天後,才能幫家人準備食物。
l 建議在家休息,不要去托兒所、上學或上班。
l
照顧者的注意事項:
l
照顧病毒性腸胃炎的患者之後,應該用肥皂和自來水徹底洗手,保護自己和其他健康的人。
l
清洗及消毒被嘔吐物、排泄物弄髒的床單、衣物和環境週遭,減少病毒的蔓延。
l
清洗嘔吐物或排泄物時:
l
建議使用口罩
l
要戴手套,在脫下和丟掉手套後要洗手
l
使用隨用隨都得紙巾或是不來清理任何物體,並且把這些紙巾放在垃圾袋,密封後才放在垃圾桶。
l 用熱水(>85℃)或漂白水清洗弄髒的環境,並且徹底抹乾。
如何預防方法?
l
飯前和便後應洗手;為嬰幼兒或老年人更換尿布或處理排泄物之後,以及準備餐點之前也應洗手。
l
蔬果要清洗乾淨。
l
注意食物保存環境和保存期限;避免生食生飲。
l
注意居家環境衛生。
l
注意化學品的存放位置。
l
新生兒餵哺母奶可提高嬰幼兒的免疫力。
l
目前市面上已有輪狀病毒疫苗,若家有幼兒可諮詢小兒科醫師後考慮自費接種。
常見的錯誤觀念
l 才吐個兩三次就擔心孩子脫水---->不會的。尤其是一歲以上的孩子,要脫水沒這麼容易。
l 孩子吐了以後又強灌孩子喝大量的水---->大錯特錯!一定會再吐。
l 認為打了止吐針,或塞了止吐塞劑,或吃了止吐藥,就不會再吐---->錯誤的期待。照顧孩子還是要遵照上述少量多餐原則。
資料來源:
2.
急性腸胃炎的認識與照顧 范正欣醫師
3.
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羅士軒醫師
4.
馬偕醫院小兒科 黃瑽寧醫師
沒有留言 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