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2月19日 星期五

2014/12/14 急救常識 - 發燒的處理


   版主下來解說 ,甚麼是發燒~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ㄟ~誰在拍照啊~

<什麼是發燒
n   體溫是受到中樞神經下視丘的控制,正常體溫為肛溫(耳溫)36.5~37.9之間,腋溫為35.9~36.9之間,而所謂「發燒」即是體溫超過正常體溫的狀態,一般肛溫、耳溫高於38或腋溫高於37即為發燒。
n   發燒是一種生理反應,是人體受到微生物(如濾過性病毒或細菌)入侵而引起;小兒感染所造成的發燒大多是濾過性病毒感染,引起免疫系統中的白血球釋出「致熱素」,刺激中樞神經下視丘的體溫調節中樞,而造成體溫升高。
n   發燒的溫度高低並非與疾病嚴重度成正比。發燒時勿因驚慌而濫服退燒藥,應找出導致發燒之原因。
n   發燒本身並不會燒壞腦筋,除非高燒至41.7以上或引起發燒的原因是腦膜炎或腦炎。
n   正確退燒的觀念是「減輕發燒的不適」,並非治療疾病。
 

<造成發燒的因素
n   各種感染如呼吸道、腸胃道、泌尿道感染或中耳炎、肺炎、腦膜炎等,腫瘤疾病及免疫系統疾病。
n   室溫超過24即發燒的夏季熱。
n   穿過多的衣服或室內不通風。
n   運動後、飲食後、哭鬧後或沐浴後(通常不超過0.5為限)

<合併的症狀:
n  小兒發燒除了體溫上升外,可能會有:食慾不佳、嗜睡、哭鬧不安、活動力減退、昏睡、昏迷、抽筋、頭部僵硬、發紫、呼吸因難 。
 
<發燒的處理
n   正確測量體溫,尤其是測量耳溫時必須將耳道拉直,才能測到正確的體溫。測量3歲以下的小孩時應將耳朵向下向後拉;3歲以上則應將耳朵向上向後拉。
n   觀察是否出現其他症狀,如哭鬧不安、食慾降低、倦怠、嗜睡等不適狀況。
n   正確記錄發燒天數、體溫度數及其他症狀,以供醫師參考。
n   各種不同程度發燒的處理原則:
輕度發燒
l   肛溫(耳溫)38~38.5
l   不需使用退燒藥,只要多補充水份即可。
l   確認衣物寬鬆且吸汗、透氣。

中度發燒
l   肛溫(耳溫)38.5~38.8
l   依醫師囑咐口服退燒藥。
l   若寒顫或手腳冰冷應予穿著適度的衣服,添加蓋被;待手腳溫暖後,少穿衣服、減少蓋被。
l    


高燒
l   肛溫(耳溫)超過38.8
l   依醫師囑咐口服退燒藥或使用肛門栓劑。
l   同時若寒顫或手腳冰冷應予穿著適度的衣服或添加蓋被;待手腳溫暖後,則少穿衣服、減少被蓋。
l   另視小孩接受情況可提供溫水拭浴(水溫36~37,約20~30分鐘),促使皮膚微血管擴張,並藉由水氣蒸發而達散熱效果。

n   不可用酒精擦拭身體。
n   室溫盡量維持在23~26度之間,可用電風扇繞吹空氣或小朋友移至冷氣房,但風口不要對著小朋友。
n   若欲溫水泡浴,水溫則維持在38~40度之間,有助於皮膚微血管擴張,達到散熱效果。
n   有熱性痙攣的小孩腋溫超過37.5或肛溫(耳溫)超過38.5時,可立即給予塞劑退燒並儘速就醫。
n   使用退燒藥物的注意事項
u  口服退燒藥服用後1小時若體溫仍高於38.8,可再給予肛門栓劑退燒。
u  兩次肛門栓劑之給予時間應間隔6小時,避免密集使用造成體溫過低。
n   飲食攝取部分除了適時補充水分(電解質)外,建議選擇低脂、低糖、高蛋白、高維生素及易消化的食物,避免過於油膩的食物。
n   若病童有抽搐、眼睛上吊、活動力不佳、異常哭鬧、食慾減退或持續3天以上發燒,應立即就醫。

  小狼認真地分享經驗~
<預防發燒的方法:
n   注意營養:注意營養均衡攝取。
n   按期接受健康檢查及預防注射。
n   適當的運動與充分的休息。

  YA~結束了~準備前往下一個關卡了~

資料來源:
1.    國泰綜合醫院兒科護理部
2.   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  小兒衛教室
3.    榮民總醫院


沒有留言 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