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6月15日 星期日

認識植物 < 伏石蕨 & 鱗始蕨 > --> 傻傻分不清楚



鱗始蕨學名indsaea odorata Roxb.Adiantum cultratum Willd.,英文名Fragrant Lindsaea,碗蕨科鱗始蕨亞科鱗始蕨屬草本蕨類植物,分布於台灣、中國長江以南,走莖,植株大,根狀莖圓柱形,表面密生條狀鑽形鱗片,鱗片極窄,上 方近生多數葉,下方有眾多的鬚根,一回羽狀複葉,羽片三角形,不具中肋,游離脈,葉柄禾稈色,孢子囊群不連續,孢膜位裂片邊緣,孢子囊生於兩缺刻之間,橫 跨二至四條小脈頂端,囊群蓋邊緣略嚙斷狀,開口朝外。
鱗始蕨可止血、利尿,可製小便不暢、尿血、吐血。
 

英文名稱:Little-leaf Lemmaphyllum

學名:Lemmaphyllum microphyllum Presl.
科名:水龍骨科(Polypodiaceae
屬名:伏石蕨屬(Lemmaphyllum
別名:石瓜子、鏡面草、螺厴草、豆片草、抱樹蕨、飛蓮草、抱樹蕨、抱樹蓮、瓜子草、瓜子金、地連草、風不動
原產地:韓國、台灣、琉球、中國大陸。
分布:在溫暖潮濕、陰暗的闊葉森林裡,都可以看到伏石蕨的蹤跡,附著在岩石或樹上。臺灣則常見於低海拔地區。
用途:中藥材,全草有消炎、解熱、利尿、止瀉的功能。
莖:多年原生草本蕨類植物。根狀莖細長,有細且近圓形的鱗片密附其上。
葉:葉疏生,單葉橢圓形。葉脈呈網狀,中間有小脈在網眼中。同一株伏石蕨的葉子,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樣子,可分成孢子葉與營養葉。小而圓的葉子比較多,稱 為「營養葉」,主要用來儲存水分與行光合作用;細長形的葉子不僅可以行光合作用,更是它的繁殖葉,主要是用來產生黃褐色的孢子,稱為「孢子葉」。兩者皆有 著肥厚的葉肉,可以儲藏水分。葉面上含有蠟質可以防止水份快速蒸散。
花:蕨類靠孢子繁殖,不開花。翻開葉背有兩排棕褐色、線狀排列的孢子囊群,對稱地沿葉中肋排列。
伏石蕨會利用它的莖攀附在潮濕地帶的大樹樹幹上,或者牢牢貼在石頭或是岩壁上,所以它的名字也由此而來,而不像一般植物非得長在泥土不可。不論伏石蕨攀爬 在何種基質上,它都不會從寄主身上取得養分,而是自己吸收水分並光合作用產生能量,因此稱為附生或是著生,而非寄生。
 

沒有留言 :

張貼留言